從32%到不足5%!中國拆船業雄心仍在
2021-12-30 20:55:45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來源:中國拆船協會提供
今年是中國拆船行業“十四五”發展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拆船協會成立三十周年。日前,中國拆船協會發布了《拆船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期間中國拆船行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中國拆船協會會長謝德華在接受《船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拆船行業要貫徹落實《“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要求,抓住國家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實施“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機遇,繼續以“規范發展拆船業,實行定點拆解”為宗旨,以發展循環經濟,重塑并建立優化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循環鏈,推動產業延伸與產業文化建設為主線,以提高廢舊船舶資源循環利用和再制造為目標,推動形成產業循環耦合和船舶全生命周期管理,促進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市場突變 遭遇冰火兩重天
拆船業是我國船舶全產業鏈和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資源環保型產業特征,對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然而,在“十三五”末期,受新冠肺炎疫情、禁止進口廢船政策實施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船舶拆解量逐漸位居全球五大拆船國之末,占全球市場的份額已不足5%。
如果以《關于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公告》開始執行為分界線,“十三五”期間,中國拆船行業遭遇了“冰火兩重天”。2009年至2017年,中國拆船行業在世界拆船行業中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從未低于13%,其中,在2009年更是達到了占據世界市場份額32%的高峰。
2018年12月31日,《關于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公告》開始執行,該公告明確將廢船列入禁止進口目錄。之后,隨著受限制類固體廢物進口審批量大幅減少和航運市場逐步復蘇,中國拆船協會會員企業拆解國內外廢船數量大幅減少,2018年、2019年占據世界市場份額分別降低到了4%和3%。“十三五”期間,中國拆船協會會員企業拆解國內外廢船855艘,318.59萬輕噸,拆解輕噸量同比減少70.39%;僅完成“十三五”規劃拆解量目標的63.72%;廢船成交貿易額約為46億元。
即便如此,中國拆船業也為節約資源、節能減排作出了巨大貢獻。據估算,“十三五”期間,中國拆船業回收利用廢船可再生資源共可節約325萬噸精礦粉,減少850萬噸原生鐵礦石開采,節約100萬噸標煤和550萬噸水耗,減少34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此外,還完成各類廢舊船舶中大量船用氟利昂等制冷劑和哈龍滅火劑的有效回收與循環利用。
同時,面對國家政策調整、環保督查、市場變化和疫情防控的情形,中國拆船協會積極組織調研活動,解決行業、企業發展中的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國拆船協會先后參與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相關法規的修訂;多次向國務院相關部門反映解決各類船舶回收拆解管理存在問題和意見建議;積極參加“廢鋼循環高效利用”等調研活動;組織召開行業發展座談研討會,研究事關行業發展的核心議題,并形成多個專題建議報告;還與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等聯合編制印發《中國拆船協會拆解廢船買賣標準合同》等。
“十三五”期間,中國拆船協會還積極強化行業標準化建設,組織開展標準規范編制、科普培訓與行業宣傳,完成了國家標準《綠色拆船通用規范》(GB/T 36661-2018)編制工作,并參與完成有關拆船專業和相關國家標準編制和修訂;先后涉及百余家會員企業累計有超200人次參加各類培訓并取得崗位或培訓證書,還組織開展拆船科普活動及行業宣傳工作。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中國拆船協會積極探討中國拆船“走出去”的可行性,與國際組織或相關機構開展廣泛交流,并支持和配合有關部門促進《香港公約》中國批約進程。
攻堅克難 直面行業變革期
“十四五”是中國拆船業變革發展的重要時期,要想實現健康穩定的轉型發展,中國拆船業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謝德華表示,由于目前中國拆船業未能納入政府主管部門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拆船業的科學規劃與布局等管理模式依然沒有形成。廢船交易市場和拆解市場發展不規范的情況,影響了拆船行業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優化和穩定性,這種情況在國家禁止進口廢船之后表現的尤為明顯。
謝德華認為,在國家實施禁止進口廢船政策后,中國拆船協會的部分會員企業因種種原因退出了拆船市場,環評拆解總能力也減少了20%,這一方面反映其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以及相關市場變化趨勢,同時,也反映出如何筑建規范的國內廢船市場,重建國內廢船供應鏈體系,形成國內循環鏈,已成為各拆船企業應該關注的重點。
嚴格意義上講,國內廢船市場并非無船可拆,現實情況反而是具備拆船資質的正規拆船企業在廢船交易不規范、非法拆解大行其道的情況下,其環評拆解能力無法得到釋放。比如,今年前10個月,國內某地區廢船拆解量是過去兩年拆解量的總和,而該地區的正規拆船企業拆船數量占比極小。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國內正規拆船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
《拆船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做好行業建設、標準建設、文化建設、自身建設四個方面的工作,但僅靠行業協會的力量是有限的。拆船業的發展歷程已表明,只有在強化政府部門對拆船業規范發展和監督管理的情況下,才能通過貫徹落實國家方針政策來規劃行業布局與發展。
謝德華表示,依靠法規法律與技術標準規范,確立拆船行業的政府主管部門職能,并實施有效引導與監管體制,才能建立起船舶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形成穩定的拆船產業循環鏈和供應鏈體系,以及統一的市場體系、管理體系。目前,中國拆船協會針對當前非法拆解報廢船舶泛濫問題,將逐步建立非法交易與拆解活動舉報機制,為行業企業正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拆船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拆船行業的健康發展。相比之下,我國汽車拆解、電子廢棄物管理等行業已建立了相關制度,并對這些行業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中國拆船協會正在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和呼吁建立健全船舶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盡早出臺《報廢船舶回收管理辦法》。
謝德華還表示,我國應加快推動建立船舶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落實船舶產業的“誰生產(使用)誰回收”機制,體現負責任的大國意識,把中國出口船舶和中資企業懸掛方便旗船舶的回收拆解政策和措施落到實處,形成造船、運營、報廢過程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和社會責任體系,真正實現“國船國拆”。
抓住機遇 勇擔新時代大任
《拆船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盡管沒有提出具體量化指標,但提出“四個建設”旨在促進行業發展實現質的飛躍。尤其是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啟動社團標準建設,堅守綠色發展初心,強身固體,積極納入國家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等,是今后拆船業發展和企業進步的工作重心。
謝德華認為,在今后的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國內船舶與海工裝備拆解必然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十四五”期間,拆船業要抓住國家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基本要求的機遇,進一步建立、完善、優化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循環鏈,以施行拆船企業準入為切入點,配合有關部門對違法違規企業依法整治,逐步改變國內廢船回收管理條塊分割局面,推動廢船流向、拆解、廢物處理統一監管制度的確立,促進船舶回收拆解與循環利用管理的規范化法制化。
再制造產業將是中國拆船協會“十四五”期間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尤其是對廢船拆解的舊材料、機電設備和零部件的深加工、再利用和再制造等研究仍有很大探索空間。目前,中國拆船協會正與相關機構就開展船用主機、輔機、船用鍋爐等的再制造開展研究工作,增加拆船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拓展行業發展社會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的空間。
堅持綠色拆船毫不動搖,這是中國拆船行業發展的“名片”,也是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際拆船業的承諾。近年來,我國拆船業一直堅持推進開展綠色拆船的研究、推廣和管理,并出臺了《綠色拆船通用規范》國家標準。目前看,國內正規拆船企業的硬件設施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但還要進一步強化“軟條件”,特別要加強管理、技術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以及綠色拆船典型案例的交流,推動企業管理上臺階,不斷提升中國拆船業綠色發展能力和水平。
中國拆船業團體標準化體系建設已迫在眉睫,目前《中國拆船協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試行)》已核準執行,接下來,中國拆船協會將通過拆船行業相關標準規范的建設,讓社會正確認識拆船業資源環保產業的特征,并開展拆船工藝、工法等基礎性技術性標準的編制工作,依靠標準體系建設推動中國拆船行業的綠色規范發展。
在國家積極推行節能減排戰略的背景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僅給中國拆船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據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的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廢鋼鐵消耗總量2.326億噸,總計減少碳排放3.72億噸,使用廢鋼鐵煉鋼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對實現“雙碳”目標也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鋼鐵行業實現“雙碳”目標就存在大量廢鋼需求,拆船業則是優質廢鋼的重要來源。
謝德華表示,實現“雙碳”目標,中國拆船業需從自身抓起,需要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高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增強企業管理的軟實力、安全環保的執行力、市場變化的應對能力,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