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危機對油輪市場影響幾何
2024-08-06 20:17:39
來源:中國遠洋海運e刊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船舶經紀公司Poten & Partners在其最新的周報中指出,自2023年10月紅海發生襲船事件以來,中東的緊張局勢一直很嚴峻,而最近局勢正進一步升級;仡欉^去的歷史,中東局勢一旦緊張就會立即表現為油價飆升,隨之而來的則是更高的油輪運價。但到目前為止,石油和油輪市場的反應卻相當溫和。這是風暴前的平靜,還是該地區的情況發生了變化?
該經紀公司認為,中東沖突引發油價及油輪運價飆升的慣性思維出于以下兩大原因:首先,該地區的石油產量和出口量仍然占全球石油產量的較大比例。2023年,全球原油產量的30%左右來自中東。這些石油絕大多數來自五個歐佩克國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全球尤其是航運業密切關注中東的另一個原因是,世界三個主要石油運輸咽喉要道都在該地區。2023年,每天有2090萬桶的原油和成品油通過霍爾木茲海峽,而蘇伊士運河/蘇梅德管道每天的通過量達880萬桶,曼德海峽的通過量為860萬桶/天。
Poten表示,歷史表明,中東發生了一連串對石油和油輪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二戰后的重大沖擊包括:1956-1957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1973-1974年的歐佩克石油禁運、1978-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1980年開始的兩伊戰爭和1990-1991年的第一次波斯灣戰爭。1956-1957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和隨后于1967年爆發的六日戰爭導致蘇伊士運河關閉,其第二次關閉則一直持續到1975年,對油輪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迫使油輪繞行航距更長的好望角航線,并導致油輪船型急劇加大。
1967年之前,沒有超過20萬載重噸的油輪。第一艘超大型原油運輸船或稱之為VLCC于1967年交付,到1975年蘇伊士運河重新開放時,已經有500多艘這樣的巨型油輪。而在20世紀80年代,“油輪戰爭”成為伊朗伊斯蘭革命幾年之后爆發的兩伊戰爭的一個重要剪影。從1984到1988年,伊拉克和伊朗都襲擊了阿拉伯灣和霍爾木茲海峽的油輪和商船。最初導致油價飆升,該地區的商業航運下降25%。但隨著最初的沖擊波過去之后,市場逐漸適應了持續沖突帶來的影響。
該船舶經紀公司表示,襲船事件造成兩大石油運輸咽喉要道無法正常通行,降低了市場效率,推高了油輪運價。但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對石油基礎設施的襲擊或對霍爾木茲海峽的破壞才會對石油和航運市場造成嚴重沖擊,但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而且也不太可能會發生。